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在门诊每天接待的患者里,十有三四都是被 “虚” 折腾的。尤其是气血两虚的情况,特别常见。来就诊的人,有的是刚生完孩子,月子没坐好;有的是长期熬夜加班,压力大;还有的是上了年纪,身体机能自然衰退。这些患者往往一进门,不用开口,看着精气神儿就不对 —— 脸色蜡黄没光泽,说话有气无力,走两步路就喘得不行,坐下就喊头晕、心慌。仔细一问,还经常失眠多梦,吃啥都不香,稍微吃多点就胃胀不消化。
从中医理论来讲,气和血就像身体里的 黄金搭档。气是推动身体运转的 能量,能温煦脏腑、推动血液流动;血是滋养全身的 营养液,能濡养肌肉、皮肤、毛发。它们相互依存,气能生血、行血、摄血,血能载气、养气。一旦一方出了问题,另一方很快也会受影响。就像一辆车,光有发动机(气)没汽油(血)跑不起来,只有汽油没发动机也动不了。长期的劳累、饮食不规律、情绪波动,都会慢慢损耗气血,最后导致气血两虚。
针对气血两虚,我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用方:黄芪 25g,党参 18g,炒白术 15g,茯苓 15g,当归 12g,熟地黄 20g,白芍 12g,川芎 9g,炙甘草 6g,陈皮 6g,砂仁 6g(后下),大枣 10 枚。方中黄芪、党参为君药,黄芪甘温,补气升阳、固表止汗,就像给身体的 “气库” 快速充电;党参健脾益肺,温和持久地补充元气。臣以当归、熟地黄,当归补血活血,熟地黄滋阴补血,二者合用,直接为身体补充 “血液库存”。炒白术、茯苓健脾祛湿,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,把脾胃功能调理好,气血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;白芍养血敛阴,川芎活血行气,让补进去的血能顺畅运行,避免补得太腻。炙甘草调和诸药,陈皮理气和中,砂仁醒脾开胃,大枣养血安神,共同辅助主药发挥作用,全方益气补血、健脾和胃。
在实际运用中,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灵活加减:
睡眠问题失眠多梦严重的患者,加酸枣仁 20g、夜交藤 15g、合欢皮 12g。酸枣仁养心补肝、宁心安神,夜交藤养血安神、通络祛风,合欢皮解郁安神,三味药协同作用,改善睡眠质量。若伴有心悸怔忡,再加琥珀粉 3g(冲服),琥珀能镇惊安神、活血散瘀,让心神安定。消化问题食欲不振、腹胀明显的,加炒麦芽 15g、焦山楂 15g、鸡内金 10g。炒麦芽消食健胃,尤其擅长消米面薯芋食滞;焦山楂消食化积,对肉食积滞效果好;鸡内金消食健胃、涩精止遗,增强脾胃运化能力。若出现腹泻症状,去熟地,加山药 20g、芡实 15g,山药补脾养胃,芡实益肾固精、补脾止泻,起到健脾止泻的作用。出汗问题自汗多,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的,加浮小麦 30g、麻黄根 12g、煅牡蛎 30g(先煎)。浮小麦益气除热、止汗,麻黄根固表止汗,煅牡蛎收敛固涩,增强固表止汗的效果。若是夜间盗汗,加知母 10g、黄柏 10g、地骨皮 12g,知母、黄柏清热泻火、滋阴润燥,地骨皮凉血除蒸,缓解阴虚盗汗的症状。疼痛问题伴有头痛头晕的,加天麻 10g、钩藤 15g(后下)、菊花 10g。天麻息风止痉、平抑肝阳,钩藤清热平肝、息风定惊,菊花清肝明目,改善头部不适。若是肢体麻木疼痛,加鸡血藤 15g、桑枝 12g、木瓜 10g,鸡血藤活血补血、舒筋活络,桑枝祛风湿、利关节,木瓜舒筋活络、和胃化湿,缓解肢体症状。女性特殊症状女性月经量少、色淡的,加益母草 15g、泽兰 10g、桃仁 10g,益母草活血调经,泽兰活血化瘀、行水消肿,桃仁活血祛瘀,促进经血排出。若有经期腹痛,加元胡 10g、五灵脂 10g,元胡活血行气止痛,五灵脂活血散瘀,缓解痛经症状。除了药物治疗,叮嘱患者需调整生活习惯。饮食上,建议多吃山药红枣粥、桂圆莲子羹这类补气血的食物,避免生冷、油腻、辛辣的东西。作息要规律,晚上尽量在 11 点前入睡,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。适当进行八段锦、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,促进气血流通,但别过度劳累。保持心情舒畅也很重要,长期焦虑、抑郁会进一步耗伤气血,可以通过听音乐、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。
气血两虚的调理是个持久战,一般需要连续服药 1 - 2 个月,根据症状改善情况调整药方。只要坚持规范治疗,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变,大多数患者都能明显改善症状,恢复健康状态。本文分享气血双补思路与经验方,旨在帮助大家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。中医强调辨证论治,一人一方,切不可盲目照搬药方。如有不适,建议及时就医,由专业医师辨证开方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